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19-12-4 17:18 |
---|
签到天数: 8 天 [LV.3]偶尔看看II
管理员
  
- 积分
- 89982069
|
发表于 2018-11-9 15:39:33
陕西秦腔简介
秦腔又称乱弹,源于西秦腔,流行于我国西北地区的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区。秦腔主要是要吼起来,其特点是高昂激越、强烈急促。尤其是花脸的演唱,更是撕扯嗓子吼唱,很有地域特点, 秦腔的唱腔包括板路和彩腔两部分,每部分均有欢音和苦音之分。苦音腔最能代表 秦腔 特色,深沉哀婉、慷慨激越,适合表现悲愤、怀念、凄哀的感情。陕西秦腔代表陕西民俗文化,
其要求演员用真嗓音演唱,所以保持了原始豪放的特点,角色可分为:老旦、正旦、小旦、花旦、老生、小生、黑头、花脸等,是陕西这块文明沃土蕴藏的中华民族物质和精神的瑰宝,一直是陕西人的文化遗产的值得骄傲的财富。
陕西秦腔发展历史
秦腔源于古代陕西、甘肃一带的民闠歌舞,并围绕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斠化中心 长安 逐步发展,经历代艺术家的创造而形栐。秦腔“形成于 秦朝 ,精进于 汉朝 ,昌明于 唐朝 ,完整于 元朝 ,成熟于 明朝 ,广播于 清朝 ,几经衍变,蔚为大观”。清 康熙 年间,陕西 泾阳 人张鼎望写出《秦腔论》,此时的秦蚝早已发展成熟。到 乾隆 年间, 魏长生 进京演出秦腔,轰动京师,对各地梆堐声腔的形成更有着直接影响。 中华民国 元年( 1912年 ), 西安 成立了 易俗社 ,专演秦腔,锐意改革,推出众多新堧,并吸收 京剧 等剧种的营养,唱腔从高亢激昂而趋䠎柔和清丽。
1、秦腔考/马彦祥著/燕京大学排印本
2、秦腔记闻——菊部妄谈/王绍猷著/陕西易俗社1949年版
3、秦腔音乐/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戏剧工作委员会、音乐工作委员会合编/新华书店西北总分店1950年版
4、西安的旧剧改革/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戏剧工作委员会编/西安新华书店西北分店1950年版
5、秦腔音乐/安波记录整理/海燕书店1950年版
6、陕北道情音乐/梁文达收集整理/西北人民出版社1953年版
7、碗碗腔音乐/王依群记录整理/西北人民出版社1953年版
8、陕西戏曲在北京演出评论/田汉、马少波等著/东风文艺出版社1959年版
9、秦腔打击乐谱/慕家璧、马凌元记录整理/长风文艺出版社1960年版
10、商雒花鼓音乐/陕西群众艺术馆编/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11、秦腔音乐唱板浅释/萧炳编著/陕西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12、秦腔板胡简明教材/杨天基、王兴武编著/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13、陕西戏剧史料丛刊/中国戏曲志·陕西卷编辑部编/1983年起内部印刷
14、秦腔研究论著选/陕西省艺术研究所编/陕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15、秦腔剧目初考/杨志烈编/陕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16、秦腔脸谱/何瑞等摄影/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84年版
17、秦腔史稿/焦文彬等著/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18、清代戏剧家李十三评传/李十三史料研究组编/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19、秦腔名家声腔选析/王正强著/甘肃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20、秦东戏剧论文集/渭南地区文化局等编/西北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21、中国戏曲志·陕西志/中国isbn1995年版
22、陕西省戏剧志(分西安、铜仁、咸阳、榆林、宝鸡等分卷)/三秦出版社1995-1998年版
23、山陕商人与梆子戏/刘文峰/文化艺术出版社1996年版
24、古都西安·长安戏曲/焦文彬/西安出版社2002年版
|
温馨提示:
论坛里发表的文章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